1990年,36歲的董明珠進入格力成為一名基層的銷售員。沒有誰會想到,這個不善與人打交道的南京女人,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銷售奇跡,較
終成為神一般的人物。更沒想到的是,2012年,她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之后,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將格力的營收提升至2000億元大關,殺進世界500強的行列。而現在,她正試圖將格力帶向一個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并為中國制造的未來加油助力。
誰說女子不如男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
在男性主導的商業社會里,董明珠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她從大浪淘沙的銷售界起步,一步步成長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有人說,在商界,董明珠是百年難遇的將帥之才,是花木蘭一樣的人物,但和花木蘭不同的是;她并不需要女扮男裝,她渾身散發的氣場、她行事的果斷、她一流的市場業績,無一不在告訴這個商業社會的男人們,誰說女子不如男。
南下珠海
在36歲以前,董明珠從未想過她的未來會是現在這個模樣。
彼時,36歲的她,在江蘇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的工作。她從事這份工作已經十年有余,每天朝九晚五,生活平淡無奇。那年,董明珠的丈夫因病去世,兒子才8歲,家里失去了頂梁柱,董明珠的世界天塌地陷。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已經36歲的南方女子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她沒有選擇再嫁,她甚至辭去了已經習以為常的工作,只身去了1500公里之外的珠海。
如果沒有生活的步步緊逼,有些人的潛力是永遠都不會被激活的。董明珠被生活逼到了墻角,而她也就此完成了人生一次巨大的飛躍。珠海這座城市,注定成為董明珠人生起飛的原點。她后來曾向媒體坦言,自己這輩子較
大的轉折,還是丈夫去世?!叭绻麤]有這件事,我不會走現在這條路。如果丈夫在,也不會同意我來珠海?!比松袝r候的確有些宿命的意味。
人生地不熟的董明珠起初在珠海過得并不順利。36歲的她并沒有過人的一技之長,而那個時候的珠海格力也只是一個年產量不到2萬臺的不起眼的空調小廠,沒有核心技術,只能做空調組裝。在引領改革開放先鋒的珠海,這樣的企業并不吃香。
有些人依靠幸運,有些人自己創造幸運。沒有一技之長的董明珠初來乍到,進入了不起眼的格力,從一個基層的銷售員做起。而且董明珠做銷售比一般人有一個更為艱難的起步--要債。
這是一筆42萬元的債務。董明珠被派到了安徽,向當地的經銷商追討這筆前任留下來的巨額債務。沒有人能想象只做過行政工作的董明珠拿回這筆債務的艱難。在飽嘗40多天的冷落、戲弄和欺騙后,董明珠終于追回了這筆債款。這筆追款讓董明珠在格力站穩了腳跟,也給董明珠的銷售生涯起了一個很好的開頭。沒有人再對這個失去了丈夫的南京女人說三道四,時任格力總經理的朱江洪自此對董明珠刮目相看。
美國好萊塢有部知名的電影,名為《當幸福來敲門》,由美國知名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執導。影片取材于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銷售員克里斯加德納,如何吃苦耐勞地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較
后成為知名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董明珠的人生和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有頗多相似的地方,但現實中董明珠的故事遠比這部電影還要精彩。
年年銷冠
董明珠的銷售才華因為42萬元債務的追款成功被徹底激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董明珠就先后將安徽的淮南、蕪湖、銅陵、安慶、合肥等市場徹底打開,僅在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就突破1600萬元,她一個人的銷售量占整個公司的1/8。隨后,董明珠被調往幾乎沒有一絲市場裂縫的南京,并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單子,一年內,個人銷售額高達3650萬元。她又一次刷新了個人的銷售記錄,并把第二名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在高手如云的銷售界,董明珠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作為一名已過不惑之年的女人,董明珠在男性主導的世界里披荊斬棘。時至今日,諸多銷售精英都奉董明珠為自己的榜樣,而她的經典銷售案例,也在被后輩們反復研讀,董明珠已然封神!
董明珠早年與春蘭空調的“生死之戰”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1996年是空調業極為慘淡的一年,華東地區經歷了40多天的梅雨,持續低溫迫使全國各大空調品牌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于批發價,批發價低于出廠價,各大空調公司損失慘重。但此時的董明珠卻反其道而行之,寧可讓出市場也不降價,董明珠只帶領了區區23名銷售員組成的團隊,奮力迎戰國內一些廠家成百上千人的銷售大軍。8月31日,董明珠宣布拿出1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種銷售打法,讓格力在空調業慘淡的1996年,銷售額逆市增長17%,一舉戰勝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春蘭,成為業內老大。
“董明珠就像一匹頭狼,帶領著23匹戰狼組成的狼群,將敵人殺得片甲不留”。一位市場資深評論人士如是說道。董明珠在1996年的那場涼夏血戰中表現出來的智慧與果敢令人震撼。
眾所周知,銷售界素來提倡狼性文化,要求銷售員不僅要有高超的團隊協作能力,而且要有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搏精神,這種狼性文化往往只針對男性,和女性有著天然的不容性。但董明珠的確是特別的,她不僅具有狼性,而且具有頭狼的本領。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是一匹極具智慧的頭狼。
自1994年底出任格力電器經營部部長之后,董明珠領導的格力電器從1995年至2005年,連續11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2012年,格力更是成為全球首家單品銷售超千億元的企業。
掌舵格力
即便沒有董事會的任命,格力實際上也已經走進了董明珠時代。2012年5月25日,董明珠正式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之職,她從基層銷售員做起,用了22年的時間,走到了格力電器權力的核心。
“朱江洪時代過去了,現在是董明珠時代”,坐上董事長職位的董明珠毫無顧忌地向眾人說出這樣的話。在電器行業,格力電器的前任董事長朱江洪與董明珠默契合作了接近20年,直至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朱江洪主抓生產和科研,強調工業精神和技術研發;董明珠長于營銷,主抓市場和財務,他們二人被業內視為難得一見的“黃金搭檔”。
實際上,董明珠絲毫沒有對朱江洪的不敬以及對于權力的貪婪,她想表達的是,既然當了格力董事長,就要扛起更大的重擔,要將格力電器的發展帶入一個新的高度。這是她對于格力未來的誓言。
重擔在身的董明珠無法擁有過多的私人生活,或許她也不太需要過多的私人時間。在員工和身邊的人看來,董明珠是典型的“工作狂”。
無論何時,談起格力空調,董明珠都口若懸河,激情十足,而一旦談到工作之外的事情,她幾乎立刻沉默下來,“沒什么好談的”。
除去工作,快走或許是她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只要有時間,董明珠都會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快走。常有人勸董明珠不要這么辛苦,要保重身體。但是她卻覺得,如果她的人生可以創造更多價值,她寧可少活十年。
董明珠有一次在描述自己人生中的幸福時刻時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董明珠住進了醫院,這是她難得的休息時光,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董明珠想,“出院就不干了,好好休息吧”,可是真出院了,一進公司,她只覺得渾身又來勁了。
“我自己有時候回頭看看,也覺得好笑。別人問我,我自己也在問我自己,我現在還要這么拼嗎?我回答說要,因為你想的是百年企業?!倍髦檎f,“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有得就有失,如果我過多顧及家庭,那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是不稱職的?!?br/>
的確,董明珠工作不僅稱得上是稱職,而且是楷模中的楷模。自2012年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在她上任的6年時間里,她將格力空調的市場銷售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營收增長了一倍,利潤增長了兩倍。2018年,格力更是只用了9個月時間超過了上年銷售額,全年營收總收入達到2000.24億元(302.4億美元),同比增長33.33%,一舉殺進世界500強。
六親不認
2018年8月25日,格力啟動建設了首批3000套人才公寓。公寓分4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兩種戶型,精裝修,可拎包入住,預計2021年完工,到時候,格力將以遠低于市場價的方式租賃給公司的優秀人才和技術骨干。這是她之前對格力員工承諾過的,要給每人一套房。
董明珠對這些和她一起并肩戰斗的員工是疼惜的,但同時她對員工也是嚴格的,而且是出了名的嚴格。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在格力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就因為在廠區里走錯車道,被董明珠看到走了機動車道,就被她堅決開除了。
在外人看來,董明珠的做法未免太苛刻,也有人勸她網開一面,但董明珠不為所動。在董明珠看來,格力有8萬名員工,如果說每個員工都走一次車道,就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董明珠要用這件事情告訴員工,無論是什么人,都必須有原則,不能觸碰的東西一定不能碰。
也許這樣的行事風格并不被所有的企業所接受,但無可否認,正是這樣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董明珠,才帶著格力走到了現在的輝煌。格力注定要打上董明珠鮮明的烙印。
據了解,董明珠至今沒有將任何一個親戚朋友安排進格力公司,也不準格力內部員工插手空調的銷售事務。她因此得罪了不少的親戚朋友,不少親戚對她這個富親戚也愛搭不理。有人因此說董明珠“不近人情,六親不認”。
“舉賢不避親在我這里行不通,即便我的親戚真的是個人才我也不會要,因為這會破壞企業的文化”。董明珠認為給家里親戚朋友謀利,情理當中這可能是對的;但是從法理來講,就是不對的?!叭绻尲依镉H戚朋友做供應商,不管質量好不好,我都付錢給他,他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對格力帶來的后果是災難性的。第一,格力的產品質量、對消費者的承諾將成為虛言;第二,手下人看你董明珠的親戚能開店了,他們就都跟著在上游開公司,公司的品質將無法控制?!?br/>
董明珠在其所寫的《棋行天下》中有過這樣一段話,“越是單純的東西,越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捍衛它。把一種單純的信念貫穿于生活之中,往往需要付出并不簡單的代價?!?br/>
實業至上
雖然,2018年格力電器實現了營業總收入2000億元的目標,再次創下歷史記錄,但是格力面臨的困境也即將到來。
這是整個空調行業所面臨的困境。據招商證券研報,中國空調內銷的終極平衡點約9千萬至1億臺,而2018年國內空調銷量將突破9千萬臺。
董明珠并非沒有危機感,即便她在和小米雷軍的那場長達5年之約的“賭局”中獲勝。她深知當前國內的老牌家電企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在傳統家電產能過剩的當下,單一家電品類競爭風險實在太高。她知道格力也必須要轉型尋求多元化之路,向價值更高的產業前進。
董明珠將目光投向了手機、芯片、新能源汽車等諸多領域。她甚至這樣向大眾描繪未來格力在消費市場的應用場景:“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帶來的美味佳肴?!痹诟窳﹄娖?018年度年報中,格力已經將自身定位變更為“多元化、科技型全球工業集團”。
董明珠將空調業務做到全球第一的理想已經實現,但是她的新理想實現起來卻并不順利。極光大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8年,格力手機在市場保有率不到0.1%。而她力排眾議,強勢入股的銀隆新能源車,更是相繼爆出業績虧損、工廠停產、裁員、拖欠供應商貸款等丑聞。號稱投入500億元的造芯計劃,則被老領導朱江洪在公開場合表態“沒有信心”。
恐怕董明珠自己也沒有想到,格力尋求多元化之路的開局如此艱難。但是有一點不難發現,她從沒有將一毛錢投向房地產、互聯網經濟等項目上,而是放在了關系社會民生的實業上面,并且是科技含量極高的實業項目。她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格力將堅守實體經濟。
2018年12月29日,在一次公開場合,她在回應和雷軍的那場“賭局”時說:“當時外界都在推崇輕資產,但是,如果大家都放棄了重資產,輕資產也就不存在了。今年國家再次強調,不能脫實向虛,就是這4個字,就足以說明(這場賭局的)輸贏了?!?br/>
董明珠不希望中國制造成為“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她將格力空調打造成了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對于手機、芯片、新能源車,她的追求也同樣如此。她像一個斗士一樣,為自己的夢想,為國家的夢想,為這個時代的夢想在不懈努力。
英國皇家特種空勤團有句經典格言,“Who Dares Wins?!奔幢愀窳Φ亩嘣仿捱h,但敢想敢為的董明珠,實際上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