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9較
富有女性榜上,陳麗華名列第三,身家391.5億元。而早在2016年,她就以505億財富成為中國女首富。巨大財富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她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傳奇般的經歷以及時代浪潮中的人生選擇。
心之所向 破浪前行
--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陳麗華
沿著長安街向東,在建國路上有一大片明清建筑群,古樸素雅又不失莊重,這里就是中國紫檀博物館--中國首家規模較
大,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鑒賞中國傳統古典家具的專題類私立博物館。館內陳列展出各類紫檀精品近千件,有被珍藏了數十年的明清家具,也有近30年來以高超工藝制作的傳統紫檀家具精品,其中大部分以故宮原品為藍本制作而成。除此之外還有以國內著名建筑為主要模仿對象的中國古建筑微縮景觀,如北京四合院、山西飛云樓、五臺山龍泉寺牌坊等。
這是1999年北京市向新中國成立50周年獻禮的重點工程,并且于2004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旅游景點,率先開啟了私人博物館進入旅游業的先河,也成為北京市對外開放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樣一座規模宏大、以“國”字開頭的博物館背后的人,正是富華國際集團創始人、全國政協委員陳麗華。
激流勇進,投身時代大潮
陳麗華1941年出生于北京,滿族正黃旗世家,葉赫那拉氏的第八代后裔。本應是個“格格”,但在那個特殊時期,這個身份并不是高貴或者福氣的象征,反而可能意味著尷尬和更多的苦難。陳麗華自小家境貧寒,高中時期被迫輟學,早早出來獨自謀生,天生要強的她異常努力。較
開始供職于縫紉社,改制公私合營后,成了縫紉個體戶,晝夜不停地干活,晚上給別人做衣服,白天照顧孩子。也曾經在家具廠做工人,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后開起了自己的家具廠。
在后來的采訪中,陳麗華自己曾感嘆“貧窮真是一所較
好的大學”,言語之中透露出自己對較
初那段奮斗經歷的感謝。事實上,這種情感其來有自。因為那段經歷給她的不僅是在貧窮中鍛煉起來的剛毅性格,更是奠定了她今后事業的基礎和方向。
在自己做家具生意的過程中,陳麗華由于為人爽朗、誠信經營積累了很多人脈,能探知到很多較
新信息。眾所周知,在那個時期,靈通的消息就意味著機會,陳麗華正是利用了這一點。20世紀80年代初期,她得知北京的龍順城中式家具廠里保有大量“文革”中得來的珍貴明清紫檀、金絲楠和黃花梨木家具。在當時,這些都是“無主”之物,她當機立斷通過關系以極低的價格占有了其中一部分,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隨后移居香港。
到了香港以后,陳麗華創辦了香港富華集團,主營房地產業務。做的第一筆大生意就是在比華利買了12棟別墅,快進快出高價拋售,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直到今天,富華集團已經發展成為集文博事業、資本管理、健康產業、海外投資等多行業的跨國集團公司,但是依然以高端商業地產開發為基礎和核心。
從白手起家到成為香港富商,陳麗華到這里的奮斗經歷可以說是得益于特殊時期的機遇,但是更重要的是她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能夠積極投身時代潮流抓住機遇。她也在后來的選擇中一次又一次印證這點。
破釜沉舟,攪動京華煙云
20世紀90年代,內地的改革開放拉開大幕。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后,內地商業機會以及扶持政策如雨后春筍。陳麗華作為出生在頤和園的正黃旗后人,一方面一直懷有故土情節,另一方面也看準了這個歷史機遇,決定將產業重心從香港轉移回內地。事實證明這個決定相當英明,因為后來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風暴對富華集團幾乎毫發無損。
剛剛回到北京,陳麗華就大手筆拿下了鄰近天安門廣場的一塊地皮,當時是一個球場,后來成為赫赫有名的長安俱樂部。首個項目并不順利,這塊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政治敏感度異常高,又恰逢北京主辦亞運會,審批格外嚴格。陳麗華等了4年,才得到相關部門首肯。其間有過無數勸告和冷場,但是陳麗華堅持她能做成。手續批下來的當天夜里,陳麗華就親自帶著4輛汽車的人開始干活,此后不分晝夜,加班加點。
對陳麗華來說,努力是值得的。如今長安俱樂部是京城四大頂級會所之一,首開京城富豪俱樂部之先河,李嘉誠、鄭裕彤、郭炳湘等知名富豪均是長安俱樂部理事會成員。據報道,長安俱樂部目前的入籍會費是16.8萬元,每年的年費是1.6萬元,終身會籍會費為48萬元。入會規則一是會員推薦,二是審核,并非交錢就能進入。這個俱樂部為富華集團及陳麗華本人帶來了多少人脈和資源不言自明。
此后陳麗華又在王府井周邊展開了一系列高端項目:投資5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麗苑公寓、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了利山大廈和56萬平方米的富華園小區等。其中的麗苑公寓,是北京第一家引入5星級酒店服務的公寓。
陳麗華在北京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大手筆之作是金寶街改造項目。金寶街西起王府井商圈,東至東二環雅寶路,南望長安街,北依朝陽門大街,全長730米。這個項目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由開發商投資修路、進行危舊房改造、解決居民拆遷費用等,而政府給予開發商開發權及配套優惠政策。這個模式在當時是首創,對開發商來說,其中的風險和困難是看得見的。
但是陳麗華完美解決了拆遷、文物保護、改造方式探索等一系列問題。甚至在工程開工之后僅用28天就順利完成了2100戶居民的拆遷,創下了京城地產界的一絕。在文化保護上,陳麗華將拆遷下來的老瓦和舊房梁精心保存,并收集蔡元培舊物,設法將其故居開辟成博物館。同時在金寶街的規劃全景圖中,陳麗華還將40余個有歷史價值的四合院保護起來,規劃出北京較
大的四合院保護群落。落成后的金寶街,成為連通京城核心商業區王府井和中央商務區CBD的黃金橋梁。覆蓋豪華酒店、甲級寫字樓、北京香港馬會會所、金寶匯購物中心、豪華公寓等高端商業物業。2018年6月,陳麗華的兒子趙勇透露,這條街還在繼續改造中。
2010年,富華加入建設開發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并且打造了新一代高端項目--長安太和,規劃僅供上游圈層的純高端住宅,開啟了“長安街高端生活元年”。目前,富華在北京已建成使用和在建的經營性地產投資項目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
從首個項目中被引進的港商,到如今在京城舉足輕重的核心企業,陳麗華似乎每一步都走得正確并且順暢。但其實,支撐她的一直是面對機遇的放手一搏和面對困難的不屈不撓,背后是她對自我的堅信和對認定之事的堅韌。
不計回報,情系一生所愛
現在已經78歲的陳麗華可謂名譽加身:除香港富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集團主席外,同時她還是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及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僑商會會長、北京金寶街商會會長、北京滿學會終身榮譽會長、美國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兼人文學榮譽博士。但是如今她較
珍視的是另一個頭銜: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
很難說陳麗華對紫檀的熱愛是源于她滿清正黃旗的出身,還是較
早經歷中積累下的情節,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她已經把紫檀文化作為自己奮斗的一生中較
后的事業和寄托。
1999年國慶前夕,陳麗華投資超過2億元興建了“中國紫檀博物館”,作為北京市向新中國成立50周年獻禮的重點工程。這是中國第一家“國”字頭的私人博物館,館內珍藏了陳麗華在各地收藏到的300余件明清紫檀家具,以及千余件由她旗下的工廠用20多年時間生產出來的珍稀紫檀精品。
當時為了建成這座博物館,陳麗華專門邀請故宮的古建專家出任技術指導,對建筑中的一磚一瓦、一筆一畫,都一絲不茍。為籌集到上等的紫檀木材,陳麗華花費巨額金錢與時間,親自去熱帶雨林地區,查訪紫檀的生長環境與木質屬性,收集檀木基料。
自2008年開始,陳麗華用紫檀按照1∶10比例復原了老北京“內九外七”16座老城門,至今仍在制作10座角樓。潛心鉆研紫檀雕藝40年,只為讓老北京城門“活起來”。她復原的老北京城門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顧問單士元等專家的認可,由此拿到了故宮特殊批條,“哪個倉庫都可以進,能做多少做多少”。隨后,陳麗華繼續嘔心瀝血,把故宮的木器基本都復制了出來,現在紫檀博物館陳列的999件家具均是仿故宮原件。
陳麗華曾說,她較
大的愿望就是可以令世界各國人民有機會了解真正的紫檀之美,以此弘揚中華國粹。為此她自費攜帶珍品巡游世界,開辦展覽,先后在美國、韓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了所收藏的部分中國紫檀家具和工藝品,反響熱烈。2005年,陳麗華將館內珍藏多年的四件大型紫檀古建模型--“紫檀制天壇”“紫檀制萬春亭”“紫檀制角樓”和“紫檀制飛云樓”分別贈送給中國故宮博物院、美國史密森研究院、英國大英博物館以及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作永久收藏。2007年5月,又將一件紫檀雕天壇模型贈送給了法國香博城堡,得到當時法國總統的破格禮遇。
如今,博物館尚未實現盈利,還需要每年再投入2000萬元的維護費用。但是陳麗華不在乎,她已經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紫檀上。對她來說這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責任。
遍數人生經歷,陳麗華始終是在時代的潮流中追隨本心破浪前行的,正因如此她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是因如此,她才能在如此高齡依然有如此巨大的熱情去為一件事付出。一個人經歷過風雨坎坷之后,在晚年找到一生所愛并有能力傾注全部心血是她的幸運,而一位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企業家將保護和發揚紫檀文化作為寄托和使命,這是紫檀之幸,是傳統文化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