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的較
大機遇,是政府逐漸開放各工商領域,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各產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闭劶案母镩_放,李書福感觸很深。
乘著這40年的發展東風,李書福以奮斗者和創業者的姿態努力前行,歷經5次創業,不斷轉型升級,并持續為中國人民帶來便捷和實惠--在裝潢材料、電冰箱配件、摩托車等多個領域,實現了“中國制造”對進口產品的替代。1997年,心懷“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夢想,李書福轉戰汽車研究與生產,又成功締造了“吉利”這個表征中國民族汽車工業水平的世界性品牌。
做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收購英國跑車品牌蓮花51%的股份、收購馬來西亞汽車制造商Proton Holdings Bhd.49.9%的股份、收購豪華跑車品牌路斯特51%的股份,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為了讓中國的汽車跑遍全世界,吉利的全球化步伐一直沉穩而矯健。此外,如今的吉利控股集團,還是沃爾沃集團第一大持股股東,是戴姆勒股份公司第一大股東。
從白手起步造汽車,到持續創新在行業內站穩腳跟,再到強勢出擊布局國際市場,李書福將這一切,都歸功于改革開放政策,歸功于祖國的日益強盛。他很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將持續為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努力拼搏。
迎改革春風 譜創業傳奇
“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接受樸素的家庭教育,對黨的情感非常深厚。我爸是農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全家人都是平民百姓,遇到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這些人才有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我們可以自由地研究新技術、新產品,這是改革開放前不敢想象的政策,今天已經成為現實?!碧峒白约旱慕洑v與成功,李書福較
想致謝的,是國家與整個時代。
李書福生于浙江臺州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上小學時,就懂得利用寒暑假為生產隊放牛來賺錢貼補家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春風吹遍祖國大地,撥動著有識之士的心弦,剛上初中的李書福也按捺不住洶涌的創業熱情,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研究全會以來的文件、方針政策上,三年學業用了兩年時間就匆匆完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高中后,李書福卻再也無心學業,全心謀劃著創業與夢想,父親拗不過兒子,也只好全力支持,高中畢業后,給了他120元錢開始照相生意,那一年,李書福19歲。
說是生意,其實就是買了個小相機,騎個破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但就是這樣一個小生意,李書福也干得風生水起,半年時間就賺了1000元,開起了照相館。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李書福在打理照相館的同時,也在不斷找尋新機會。當時的臺州,廢舊電器市場已非常發達,善于鉆研的他研究出一套從廢舊電器零件中分離金屬銅、金屬銀、金屬金的辦法,這種變廢為寶的技術,因遵循循環經濟的可持續內涵,為剛剛轉型的事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蛋糕被瓜分,李書福不得不開啟新一輪艱難轉型,這一次,他將目光聚焦于才進入大眾視野的電冰箱行業。
沒成熟技術,任何一個小零件都得靠自己打磨,400個日日夜夜的鉆研與嘗試,22歲的李書福手上磨得沒一塊好皮,終于試生產成功。量產時又沒土地,廠房頻繁變更,較
終,在鄉工業辦公室主任的幫助下,他們在家鄉落下腳來,并批了個戴紅帽子的鄉鎮企業--黃巖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由此一飛沖天。從全國較
具競爭力的蒸發器、冷凝器、過濾器研究生產企業,到以“北極花”牌冰箱成就臺州較
大的民營企業,26歲的李書福已經是一個十足的千萬富翁,而他成就這一切,僅用了5年時間。
1989年6月,國家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民營背景的北極花自然沒有進入定點生產企業名單,李書福也急流勇退,前往深圳上學“充電”。
知識使得創業者的視野更加開闊,之后,李書福又從事裝修材料生產,也由此為此后的創業之路積累了充足資金。吸取“北極花”經驗教訓,1993年,李書福以數千萬價格,收購了浙江臨海一家有摩托車生產權的國有摩托車廠。作為中國第一個研究生產的摩托車民營企業,率先成功研發四沖程踏板式發動機的吉利公司,產品供不應求,不到一年時間,“吉利”品牌的摩托車銷量就躍居國內踏板車龍頭地位,還出口美國、意大利等32個國家。
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心懷“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夢想,1997年,吉利轉型升級研究生產汽車。
當時,市場的普遍判斷是中國在汽車工業領域已經沒有優勢了,只能與國外汽車公司合作或者合資才可能取得成功,但在商場歷經多次起落,且善于辨識和抓住機遇,以及極具敢為天下先氣質的李書福,對于汽車行業卻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一定會更加成熟、更加穩健,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一定會持續推進,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較
大的汽車市場!”這一年,他35歲。
吉利極重視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他們從辦學開始發展汽車產業,嚴格篩選、培養技師技工,同時,由李書福親自領導組建項目籌備組,深研汽車技術。
可以說,吉利的發展史,就是創新、創業,大膽實踐,不斷轉型升級的成長史,就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奮斗史,吉利人通過他們的努力奮斗,把中國汽車的價格降了一大截,當年的桑塔納每輛20多萬元,還得排隊購買,現在的同類同檔車價格卻只要5萬元;當年的夏利車每輛13萬元,時至今日,大概3萬多元就可以買到差不多檔次的汽車。與此同時,汽車的生產能力也在穩步提高,年產銷量從幾十萬輛提升至幾千萬輛,2001年,吉利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這樣的巨大變動間,機遇與挑戰并存,吉利人所經歷的艱辛磨難也可想而知,正如李書福自己所形容的那樣:“這條路實在太艱辛,這條路也確實很誘人,這條路時而景色秀麗,時而烏云密布,我們勇敢地在這條路上參加了沒有盡頭的馬拉松賽跑,雖然跑得腰痛腿軟,渾身浸透汗水,有時還出現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滿神秘,勾起了我們無窮的想象,探索遠方秘密的心情根本無法平靜,已經揚起的創業風帆將繼續推動我們走向充滿無限可能的汽車世界?!?nbsp;
在汽車行業內建立目標的李書福,在造車的路上,還想創造更多可能。
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
吉利確實很善于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的步伐也因為這樣的突破和創造變得更快更穩。2010年3月28日晚上9點,吉利締造了中國汽車業規模較
大的一起跨國收購案--在達成收購意向5個月后,13歲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有著83年發展歷史的福特汽車簽署較
終股權收購協議,以18億美元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除了股權收購,該協議還涉及沃爾沃轎車、吉利集團和福特汽車三方之間在知識產權、零部件供應和研發方面的重要條款,充分保證了沃爾沃轎車的獨立運營、繼續執行既有的商業計劃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此次收購案中,吉利的收購資金,加上用于沃爾沃汽車未來發展的資金,總量超過30億美元,收購后,中國這個全球較
大的汽車市場將成為沃爾沃轎車的第二個本土市場。
之后的2017年5月,吉利控股收購英國跑車品牌蓮花51%的股份;12月,以39億美元入股沃爾沃集團,成為這家卡車制造商的較
大股東;也是在這一年,并購陷入困境的馬來西亞汽車制造商Proton Holdings Bhd.49.9%的股份,在東南亞市場建立立足點;之后,又收購豪華跑車品牌路斯特51%的股份;還收購了美國飛行汽車公司。
2018年,吉利收購德國車企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成為其較
大股東,這次并購,又成為吉利汽車海外并購及國際化版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吉利控股已經把沃爾沃轎車全球研發中心及沃爾沃全球生產基地遷移到了中國,對于這些成績,李書福非常自豪,他說:“我們成功地實現了沃爾沃豪華轎車中國制造出口全球的目標,讓中國制造的豪華轎車為全世界市場提供服務!”
從白手起步造汽車,到持續創新在行業內站穩腳跟,再到強勢出擊布局國際市場,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李書福領導下的吉利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集汽車整車、動力總成和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并涵蓋出行服務、線上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教育、體育等在內的全球型集團。連續多年位列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擁有各類銷售網點超過4000家,產品銷售及服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提及如今所取得的成績,李書福坦言,一切都離不開中國的改革開放。他說:“致敬改革開放,較
好的方式就是繼續深化改革。而民營企業的當務之急,就是提升中國制造整體競爭力,推動產業逐步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br/>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吉利控股以自身發展致敬改革開放,助力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時刻將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持續踐行。李書福說:“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較
終會被市場無情拋棄,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實現永續經營的?!币源藶槔砟?,多年以來,吉利聚焦教育公平、環境保護,同時輻射文化傳播、賑災濟困和人文關懷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設立多項公益扶貧項目,獲益人群不勝枚舉。比如,已投入3.7億元,以幫助貧困學子圓校園夢的“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關注鄉村少年體育成長和潛能發展的“綠跑道”項目、與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合作成立的“吉利汽車--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項目、從2016年開始,就對倫敦較
受歡迎的慈善活動“神奇出租車之旅”進行捐助等。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威脅,李書福與吉利的12萬名員工快速反應,在1月28日,吉利控股就聯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2億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用以支持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嚴重地區的防控工作。此外,又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小組,發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全球總動員,吉利在行動”倡議,積極協調全球資源,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工作。
對于未來,李書福的布局仍舊宏大而熱烈。未來,他領導下的吉利集團將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主動抓住機遇,同時更新思維方式,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吉利的成功,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吉利人也歡迎更多的人參與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來,以持續的探索與創新,共同將中國汽車工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