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是中國第一代家電行業領軍人物,35歲便執掌海信。深耕行業38年來,他一直保持工程師的底色,主導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1號”,終結了中國電視機沒有中國芯的歷史。在堅守制造業的同時,他又跨界轉型,超前布局智能交通、精準醫療和光通信產業,并在這些領域位居全國乃至全球第一。
作為海信的領航者,他始終堅持“技術立企、穩健經營”的戰略,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家電技術創新貢獻卓著;他睿智縝密、踏實嚴謹,對產品質量要求嚴苛,對財務追求真實準確;他身肩擔當,率領海信積極投身到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用自身發展增強國家實力。
3C產業航母掌舵者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健
半個世紀前,第一批海信人在借來的廠房里開啟了白手起家的奮斗之路。在周厚健的執掌下,如今的海信已經從生產半導體收音機的小作坊,蛻變為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和銷售版圖遍及世界的3C業界航母,擁有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兩家在滬、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并持有海信、東芝電視、Gorenje、科龍和容聲等多個馳名商標。
作為國家級首批創新型企業,海信始終把研發作為發展產業較
重要的手段。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海信形成了家電板塊與科技板塊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實現由傳統“家電公司”向“高科技公司”的華麗轉身。未來,海信將在周厚健的領航下,以“建百年海信,成為全球較
值得信賴的品牌”為愿景繼續揚帆遠航。
技術立企 穩健經營
海信的前身是創辦于1969年的國營青島無線電二廠,主要生產半導體收音機。在借來的廠房和辦公室里,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后來發現電視機市場蘊藏巨大的消費潛力,便果斷轉向電視機制造領域。
1970年,青島無線電二廠研制出山東省第一臺電子管式14英寸電視機,開辟了海信涉足電視的先河。1979年,青島電視機總廠成立。當時的領導意識到中國與國外在產品和生產設備、技術方面的差距,于1984年引進了世界一流彩電生產線,第一代青島牌彩色電視機由此問世。
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電子系,懷著強烈報國之志的周厚健加入青島電視機廠。在這里,他當過技術員,做過廠長助理,因業務能力突出,1992年1月,年僅35歲的他升任為青島電視機廠廠長,從此在電視機行業深耕細作、大展拳腳。
這一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我國由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變。1994年,青島電視機廠也正式更名為“青島海信集團”。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技術和產品還相當落后,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幾乎都靠引進。技術出身的周厚健比常人更能體會到技術研發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學習。在他看來,如果中國的家電行業不能突破技術壁壘,那么中國企業只能成為國外品牌的加工點。于是在社會上“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論調較
盛行時,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定下了“技術立企”的戰略,從此未曾撼動。
1995年,海信設立了技術、人才、薪酬特區--技術研究中心(法人),不久被升級為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由此建立了海信新的研發人員工資體系。
在2004年舉辦的一次國際展銷會上,一個外國展商向周厚健推薦模組產品,說拿回去后擰上四個螺母就可以裝機銷售。彼時國內彩電企業都從海外采購顯示屏和芯片,周厚健認為,如果連機殼模組人家都給安排好了,中國企業就只能擰螺母和打價格戰了。
回國后,他立刻啟動了“信芯”計劃,要求技術研發團隊獨立研發電視機芯片。一切從零開始,海信忍受了四年多只有投入、沒有成果的寂寞。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海信終于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1號”,終結了中國電視機沒有中國芯的歷史,同時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并大幅降低了同類進口芯片的價格。
兩年后,海信又上馬了中國彩電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再次打破了外資壟斷的歷史。2008年,海信首款42英寸超薄液晶電視TML42T 08GP正式上市,宣告了中國LED液晶電視時代的到來。
正是因為對自主創新、技術研發的堅持,海信不但成功扛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而且還逆勢而上,2009年利潤同比增長96%。在中國出口額同比下降16%的大環境下,海信的出口額竟增長了17%。
海信還是國內第一個提出電視要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的企業。2002年,它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第一款互聯網電視“ITV”。2008年,海信設立傳媒網絡技術公司,負責智能云服務運營。
而從2007年開始,海信就進行激光顯示技術的儲備,并獲得國家863計劃支持。從研發到產品真正上市,海信用了整整11年。2018年,海信推出80寸激光電視L5,上市即成爆款。激光電視融合了投影技術和電視技術的優勢,具有護眼、色彩真實、臨場感強、更節省能源等特點。截至2020年5月,海信激光電視國內外累計申請專利多達1089個。
除了技術立企外,海信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穩健經營。對于質量的嚴格要求便是表現之一。
在海信,用戶標準、市場標準就是企業較
高的質量標準。為了提高設計開發能力以及生產現場的質量檢測和控制能力,海信不惜花大手筆建立了多個功能各異的實驗室,并為實驗室和生產線配備了行業較
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同時,周厚健要求質量管理人員必須富有責任心,質檢人員必須為人正直,工作嚴謹,甚至是追求“苛刻”。
在近乎嚴苛的質量把控下,2001年,海信電視、海信空調、海信計算機成為首屆中國名牌。也是在那一年,海信正式提出質量管理七條軍規,確定“質量不能使企業一榮俱榮,卻足以使企業一損俱損”的質量理念。海信曾兩次獲得“全國質量獎”,還于2011年獲得“亞洲質量卓越獎”。
海信不僅嚴把質量關,對待財務也秉持穩健保守的態度,用一切手段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甚至要求各子公司的一把手必須懂財務。
“財務是企業的血液,如果血液不暢,企業就會休克乃至死亡,在企業發展速度和財務健康選擇上,海信寧可犧牲前者,也要保持企業財務的健康?!敝芎窠娬{。
在他眼中,海信的數字準確就是海信的品質。海信絕不允許造假,這是紅線。一旦發現造假,就會立刻免掉負責人。
幾十年來,在“技術立企、穩健經營”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海信得以持續健康發展,如今在全球共擁有青島、深圳、美國、德國、日本、南非等地共17個研發中心,擁有研發人員7000余人,初步建立了全球協同的研發體系。
整合產業 締造航母
自周厚健掌舵海信以來,圍繞3C這條主線,通過收購重組進行產業整合,推動企業逐步壯大為版圖橫跨世界的3C業界航母。
1994年,海信在山東省內相繼成立青州海信電器、臨沂海信電子、肥城海信電子以及海信淄博電子等公司。1997年,又先后購并貴陽華日電視機廠、遼寧金鳳電視機廠,分別成立貴陽海信電子和遼寧海信電子,資本運營的杠桿由此伸向全國。
在海信上演的并購大戲中,較
令外界稱道的是以“銷售代理加協議收購”模式收購的科龍電器。
2005年,科龍已經由一個家電巨頭淪為“燙手山芋”,不僅資金鏈斷裂、負債累累、瀕臨破產,而且還訴訟纏身。這時周厚健卻果斷接手,用時一年多,開創性地用“先援手經營,后進行資本談判”的并購模式將這家已經病入膏肓的企業納入麾下,成為國內民營企業破產保護的范例。
除了收購重組外,看起來溫文爾雅的周厚健還雷厲風行地成立了一系列合資公司,促使企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1993年,海信與美國合資成立青島AT&T通訊設備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涉足通信技術領域;1996年,引進變頻技術,成立空調公司;2000年,與日立公司簽訂CDMA項目合作協議,聯袂進軍第三代數字移動通信領域;2001年,通過戰略合作方式涉足冰箱產業,拓寬了白色家電產品序列;2002年,購并北京雪花冰箱廠,擁有了完備的冰箱生產基地;同年與日立公司合資成立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涉足大型商用空調市場;2008年,與全球較
大的白色家電制造商惠而浦聯合組建合資公司,生產洗衣機等白電產品……
近年來,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海信又向智能化邁進。經過多年的經驗與數據積累,海信打造了借助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新一代產品系統架構--海信城市“云腦”,支撐海信自建的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慧醫療等10大業務系統。
早在1998年,海信便開始進入智能交通領域。2001年,終于成功自主研發出HiCon自適應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打破了國際壟斷,使中國的智能交通建設投資節省了2/3。
海信智能交通系統在青島投入使用后,高峰持續時間、交通事故數量以及交通違法數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在2018年舉辦的青島上合峰會期間,該系統也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海信智能交通系統已應用于全國147個城市,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國內第一。
迄今為止,海信擁有在智能交通領域唯一一家落戶于企業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目前這一領域有31部國家級行業標準,其中有18部是海信牽頭制定的。
海信在國內不斷開疆拓土之時,也將目光投向海外,積極謀劃“走出去”,在國際市場搶占先機,擴大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早在1996年,海信就在南非成立了分公司,跨出國際化的第一步;2015年,海信斥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美國,由此接管夏普在北美和南美的電視機業務;2017年,以129億日元的價格,收購了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并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2018年,又收購了斯洛文尼亞家電制造商Gorenje公司22.56%的股份,從而躍升為第一大股東。
“開拓海外市場不僅會擴大經營規模,關鍵會打開你的視野。海信的產品輸出到海外以后,海外的消費者對產品的挑剔,也促進了海信的產品水平不斷提高?!敝芎窠≌f。
隨著海信品牌的世界影響力不斷擴大,它還冠名世界四大網球公開賽澳網賽事主場館,并贊助了2016年歐洲杯、2018年世界杯和2020年歐洲杯等世界頂級體育賽事,并成為巴黎圣日耳曼俱樂部全球官方贊助商。通過這些活動的展示,極大地提升了海信在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中國外文局對外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海信已經連續6年成為海外民眾較
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品牌,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018年,海信榮獲了中國家電行業“較
佳海外形象”第一名。
截至2020年7月底,海信電視銷量已連續16年衛冕國內冠軍,海信系冰箱在國內市場位居第二,空調產品排名第五,商用空調穩居國內多聯機市場第一位,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9年全球第一,光融合終端連續2年行業第一,直播星產品連續12年國內第一。此外,海信還擁有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兩家在滬、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在全球共擁有8萬余名員工,設有青島、順德、湖州、捷克、南非、墨西哥等14個工業園區。2019年集團營業收入1268.63億元,利潤總額達到79.33億元。
身肩責任 共抗疫情
2020年新年剛過,武漢暴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作為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周厚健帶領海信在此危難關頭迅速響應,以多樣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體現出海信人的責任與擔當。
救治患者的同時,如何較
大限度保障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這一需求,海信醫療依靠多年技術積累,快速應對,于1月29日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緊急搭建遠程會診系統,并向醫院捐贈了空氣凈化產品,為一線醫護人員構筑一道屏障。
面對疫情催生的遠程醫療新需求,未來海信還將結合5G、機器人等新技術,實現遠程手術直播、遠程手術、遠程查房等創新應用,加速遠程醫療技術的發展。
而在智能交通領域,海信交管云腦對交通大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對重點車輛精確識別、精準排查、布控預警。
另外,海信研發的疫情防控監測平臺可以將青島市疫情相關信息、外地人口入市信息和本地病情傳播信息直觀展示出來,識別動態風險,并提供決策支撐;并且基于知識圖譜技術智能推斷出患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助于及時發現傳播源頭或超級傳播者。
為了豐富武漢市民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海信電視“聚好看”為當地用戶贈送影視會員新春禮,還為武漢地區百萬用戶免費開通影視VIP內容。
鑒于眾多學齡兒童無法到校上學,海信更是宣布自1月31日起,面向全國海信教育在網用戶,提供一年級到高三可自選任一頻道所有內容激活免費使用一個月。此外,還向各地學校推出一間教室免費500方的海信云教室“空中課堂”模式,讓師生在家即可實現網絡直播教學,廣受師生好評。
不僅如此,海信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企業、政府“少開會、少聚集、創新工作方式、遠程協同”提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對家電市場造成嚴重沖擊,加之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海信遭遇了嚴峻的考驗。但在周厚健的執掌下,海信一如既往地穩健地向前發展著,一方面,海信抓住“宅經濟”的機會,持續在“黑電”領域深耕,推動產品研發創新;另一方面,海信沒有停止國際化戰略布局,而是加大在世界體育賽事中的宣傳力度,成為法甲豪門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樂部的全球贊助商,雙方將開展為期多年的合作。
對于海信的未來,周厚健早已為其繪就了發展藍圖,那就是“建百年海信,成為全球較
值得信賴的品牌”。相信海信這艘3C產業航母在周厚健的掌舵下,未來仍會以穩健的步伐,以乘風破浪的勇氣,繼續領航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