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6年出任加洛干菲華商會理事以來,莊金耀將自己的大半個人生,都投注到社群服務中去。他是如此專注,專注到人們甚至淡忘掉他的企業家身份,而用社會活動家代替之。
因為這樣的專注,他錯過了很多賺錢的機會,成不了富豪,也上不了財富榜。但還是因為專注,收獲了金錢無法帶來的滿足與認同,也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登上天安門城樓,接受祖國較
高規格的致謝與褒獎。談及自己的人生選擇,莊金耀從不后悔,他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如能為我們生活的社會和國家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才不會辜負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人生,祖國不會忘記。
用奉獻開啟更有意義的人生
-立高紙業集團主席莊金耀
已過耄耋的莊金耀,如今的角色更多時候是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明亮燈塔,在領航集團事業走向的同時,也為華社發展繼續培養著力量。他經常鼓勵菲華青年精英積極參與社會工作,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經驗和人脈關系傾囊相授,他說,人才是一切事業的關鍵,菲華界未來的希望,還在年青一代身上。
家國情懷,企業家半路轉身
從企業家到社會活動家,莊金耀的人生走向,是個人選擇,也是中國人家國情懷的天性使然。
1939年,莊金耀出生于福建晉江青陽,當時,整個中國大地正被戰爭陰霾籠罩,戰火蔽日,民不聊生。為求生存,很多中國人只得遠渡重洋,去往異國謀生,莊金耀的父輩和祖輩,便很早就背井離鄉打拼于菲律賓。
莊家對于下一輩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視,因此,即便環境再惡劣,莊金耀的學習也沒有中斷。在青陽的希信小學完成學業后,他被送往當時的閩南文化重鎮泉州,在泉州六中念了初中??紤]到當時的社會現狀,完成初中學業后,莊金耀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去往香港讀書,并為赴菲與父親團聚進行準備。
在香港,像當時的大多數福建赴港子弟一樣,莊金耀進入由東南亞華僑創辦的培僑中學讀高中,畢業后,又去往培中英文學院繼續學習。豐富的學習經歷,為他打下了扎實的中英文基礎,亂世之中的艱難求學,以及多年的殖民地生活,更讓他的家國情懷得到較
大限度深化。
1961年,22歲的莊金耀正式定居菲律賓,一邊幫父親和大哥打理家族生意,一邊在東方大學商科學院繼續深造,直至修畢學業。在提升經商頭腦和眼界的同時,菲律賓作為世界三大英語國家之一的全英語氛圍,也讓莊金耀的英文水平持續飛升,這為他之后服務華社聯通中菲提供了足夠知識養分。
大學畢業后,莊金耀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商旅生涯??箲痖_始之前,莊金耀的父親就憑借中國人的聰明與勤奮,在菲律賓從無到有創立了一份小事業。莊金耀和大哥的加入,使得父親的生意更加如虎添翼,讓開始規模小小的紙料店鯉魚躍龍門般快速騰飛。雖然莊金耀總是十分謙虛地將家人一起奮斗起來的事業稱為“小生意”,但實際上,莊家所擁有的,就是后來享譽菲律賓紙品行業的立高紙業集團。作為菲律賓主要紙業公司之一,立高紙業集團不僅涉足紙業進出口貿易,還擁有自己的造紙廠及紙品制造廠,此外,莊氏家族還擁有協裕紙業公司,經營范圍與立高紙業集團大體一致。莊家人經商立足誠信,崇尚穩定扎實,他們從不貪大,也不冒進,對待員工如家人般關懷備至,靠著這樣的品格,他們的事業就此步入長久發展之路,兩代人齊頭并進,兩家公司齊步向前,家族事業終領軍整個行業。
對大多數生意人來說,事業達此境地,必定繼續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再創新高。但令人詫異的是,在家人靜好、事業步入平穩發展軌道之后,莊金耀卻從“企業家”這個身份里悄然轉身,抽出很多精力與時間,投向另一個更加廣闊,同時也讓他內心越發安寧富足的領域中去。
聯通中菲,為僑社奉獻半生
轉折發生在1976年,莊金耀37歲,正在事業上大展拳腳。
這一年,莊金耀被推選為加洛干菲華商會理事,開始在社會活動中展現卓越領導與組織才能。三年后,培僑老校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愛國教育家吳康民率團訪菲,看到在菲的眾多子弟都事業有成,老校長很是欣喜,鼓勵旅菲校友組織起來,成立自己的組織。經過幾年籌備,1985年,香港培僑中學菲律賓校友會正式成立,作為牽頭者的莊金耀出任首屆理事長,之后又因工作成績卓著而連任第二屆理事長。
1985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參贊湯覺民先生邀請,莊金耀參與菲華各界聯合會,并出任副會長。他對社會活動參與得越多,他的企業家身份就變得越淡,他把太多本應該用在事業上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到社會活動中去。質疑和不解紛至沓來,他甚至還被冠上了“不務正業”的名號。
對于這些金錢和聲譽上的損失,莊金耀卻并不在意,他的心早已脫去世俗,去尋求人生的更莊嚴意義。他至今仍然記得,自己在參與菲華各界聯合會工作期間,在與楊振殊、蔡文春等七位德高望重的華社僑領一起幫助3000多個華人家庭完成逾期居留華人手續合法化時的欣喜與滿足。這種再多金錢也無法帶來的成就感,讓莊金耀對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有了更深刻定義:“一個人的成就不只在于個人的成就,更在于你個人能為他人做一些什么事?!?br/>
也是因此,莊金耀對自己的選擇變得愈加堅定,在社會工作這條道路上,執著地堅持了下去。
1985年,莊金耀加入菲華商聯合總會(以下簡稱商總)代表大會,4年后,他就當選商總理事,1993年,他又被推選為商總董事會董事,成為商總核心領導機構成員。
1956年正式更名成立的菲華商聯合總會,是全菲較
大、影響較
深的華人組織,同時也是菲律賓華僑華人工商界較
高機構,其前身,就是創建于1954年的原菲律賓華商聯合總會。該機構下設外交、工商、財務、經濟、聯絡、福利、調解、青年、大廈管理、農資、新聞等多個委員及秘書處,負責協調全菲所有菲華工商團體的活動和關系,同時也致力于在菲律賓華商與政府之間建立有效溝通橋梁。自成立以來,商總就在推動菲律賓經濟和社會發展、改善菲律賓華僑華人生存與發展狀況,以及促進僑胞與當地種族融洽相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60年代,由商總一手促成的三個公益項目-菲華志愿消防隊、菲華義診隊、捐建農村校舍,至今仍享有“菲華三寶”美譽,成為連接菲華人民的紐帶。
但莊金耀加入之時的商總,由于歷史原因,還與中國大陸保持有相當距離,反而與中國臺灣走得比較近。在這種情況下,與大陸有著緊密生活與情感聯系的莊金耀的加入,其意義便顯得非同尋常。也是因為敏銳地意識到自己身份的獨特性,莊金耀一進入商總,就主動擔負起歷史使命,與時任商總副理事長的陳永栽先生一起,引領商總開啟了一系列跨時代變革。
首先,他們逆流而上打破傳統壁壘,放開門戶勇敢接納有志人才進入商會,使得商總理事會規模迅速擴大,達到了今天的200多位,同時,也實現了影響力的大幅擴張。另外,勇敢破除商總與中國大陸的絕緣狀態,不僅在商總墻壁上掛出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更一手促成商總與中國大陸的破冰之旅--1994年3月,商總首次訪問中國大陸;1997年1月,商總又一次接受中國政協邀約,組團出訪中國大陸。商總的新發展,以及中菲關系的新時代,由此正式開啟。
談及這些成就的取得,莊金耀仍舊謙虛而低調,他說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又是無數人默默推動、長期努力的結果。反觀莊金耀自身,他是敏銳感知環境順時應勢的弄潮者,卻也是在背后持續付出努力默默推動的那一個。
就這樣,莊金耀主動將自己的后半生與華社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也是因為這樣的無私奉獻精神,他收獲了更多信任與托付,先后在商總出任多項職務,包括三屆理事長,2007年,又出任第27屆執行副理事長。
不僅是在商總,為凝聚更多華人力量,莊金耀還發起籌建了菲律賓晉江同鄉會,并在其中擔任重要職務。
菲律賓現有華人150多萬人,其中,95%是閩南人,而在這些閩南人之中,晉江人又占到一半以上。為便于晉江同鄉的交往互助,1993年,莊金耀和一批有識之士共同發起成立了菲律賓晉江同鄉總會。此時的莊金耀,正為搭建商總與中國大陸之間溝通橋梁四處奔忙,但他還是擠出時間和精力,為晉江同鄉總會的成立事宜建言獻策積極奔走,并在組織成立后,先后出任總會秘書長、副理事長、執行副理事長等職。2007年至2009年,他被推選為第八屆理事長。
服務華社20余年,莊金耀不圖錢、不謀利,一顆公心世人皆看在眼里。特別是在2009年,為維護商總與整個華社的和諧穩定大局,他主動退出理事長競爭、大度讓位于他人的事跡,更收獲全世界華社的普遍贊譽。莊金耀為菲華社以及中菲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殫精竭慮,付出全部心血與熱忱,至于個人榮辱得失,他卻早已拋諸腦后。
文化使者,奉獻精神永傳承
莊金耀之所以被很多人信任和尊重,不只因為他在事業和社會活動中的卓越表現,還在于他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承以及在華文教育方面所做的貢獻。
1988年,莊金耀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入股菲律賓知名華文報紙《商報》?!渡虉蟆吩诜坡少e華商界深受愛戴,且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份報紙由愛國華僑于以同先生創辦,一直積極支持抗戰與新中國建設,卻幾經磨難,不斷??瘡涂?,是一份影響極大同時又兼具愛國情懷的華人報刊。當得知多次停復刊的《商報》再一次出現運轉問題時,莊金耀毫不猶豫地接手了,他的理由只有一個:“為了支持進步的新聞事業?!焙M馊A文報紙并不景氣,辦報紙無異于是在燒錢,在利益與家國理想之間,他再次選擇了后者。
莊金耀本身就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也是菲華文藝界和新聞界的知名人士,加入《商報》后,他出任總理主持從運營到采編的全部工作,很快,一度陷入低迷的《商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復蘇。莊金耀本人,更以“嚴明”為筆名,在《商報》上開辟了一個名為“與你傾談”的專欄,不定期推出作品,犀利的文筆,獨到的見解,他也因此被推選為菲華專欄作家協會副會長。
莊金耀生長在中國,接受過系統而完整的華文教育,因此,便非常重視中華文化以及華文教育在菲律賓的傳承與發展。當然,這也是他在商總和晉江同鄉會工作期間的又一個關注重點。
20世紀70年代,受菲政府“排華政策”影響,菲律賓華文教育一度停滯,甚至出現倒退?!芭湃A政策”結束后,大批華社及教育界人士為華文教育復蘇不斷付出著努力,商總和菲律賓晉江同鄉會,便是這一工作的重要主導者。
商總一直都非常重視華文教育的發展,1999年還建立了文教委員會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其中,莊金耀也做了大量工作,且成績斐然。
鑒于師資缺乏對華文教育發展的桎梏,商總文教委員會聯合福建師范大學,在中國國家漢語教學辦公室的支持下,共同開展“海外志愿老師方案”--福建師范大學將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派往菲律賓,由商總文教委員會將師資派往各所華校。由于成效顯著,這個項目一直延續了十多年,其教師規模,也由較
初的17人,發展到今天的300多位,不僅獲得了華社及全社會的普遍肯定,“中國漢辦”還將這個方案作為典型案例,推廣到世界各國。作為文教委員會督導的莊金耀,在聯絡、協調、志愿者合同實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即便是在出任商總執行副理事長之后,他還是對華文教育發展傾注別樣關注,以“任重道遠”來鼓勵商總文教委員會繼續奮進。
在晉江同鄉總會,莊金耀聯合鄉賢同人,率先推行“輔助教育方案”,以解決同樣嚴峻的師資問題。該方案由中國國務院僑辦支持,從中國大陸聘請專家和優秀教師,派往全菲各地華校擔任教學督導(晉總督導),幫助各校建立和完善華語教學規范,并在華校開展師資培訓和教學改革等工作。此外,還面向大岷區所有華校華語教師,舉辦“中小學幼兒華語教學講習班”,宣講先進教學理念,搭建校際交流平臺,推動華文教育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對于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未來,莊金耀信心十足。他相信,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強盛,以及在國際社會中地位的持續提升,不僅是旅居菲律賓的華人,而且菲律賓本地人和在菲生活的其他國籍家庭,也都開始關注和參與到華文教育中來。而在以陳永栽為代表的菲華商界領袖的大力支持和運作之下,菲律賓也一定能夠涌現出更多優秀的華文學校?!袄锨拜厒兲貏e在師資培訓方面花費了許多心血,華文教育在這里可成為很有希望的事業?!?br/>
少年離家,愁思難忘。離別故土的幾十年間,莊金耀始終極盡所能,助力華人發展,助推中菲兩國間的交流與合作。改革開放之后,他更是與祖國頻繁往來,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祖國的發展與建設之中。
1987年、1988年連續兩年莊金耀在菲華各界聯合會組織的菲律賓華社各團體慶祝中國國慶大會上擔任大會主席,并參加華社歡迎中國領導人訪菲的接待工作。他還與兄長一起為自己的母校希信小學捐蓋了一座教學樓。不僅如此,只要祖國有危難有需要,他都會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華東華南雪災、汶川地震等,都有莊金耀奔忙的身影,不僅自己捐款捐物,還組織菲律賓僑社一起為祖國捐款出力。至今,莊金耀在中國都沒有太多業務,但多年來,他僅在救助祖國受災同胞這一個方面,投入的資金就已數不勝數。
莊金耀是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他的領導下,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壯大,但是,他又心甘情愿地讓社會活動占據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商場和社會工作兩方間忙碌奔波,他付出著比其他企業家多出好幾倍的辛勞,對于這樣的選擇,他始終無怨無悔。他說,服務僑社讓他覺得非常充實,他的理想,是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樣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一生。2009年,70歲的莊金耀卸任“晉總”理事長與“商總”副理事長,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時間,卻沒有像其他退休老人那樣選擇頤養天年,他依舊以年輕時候的干勁和熱忱,筆耕不輟,博古閱今。2014年11月26日,菲律賓香港商會成立,在菲華各界的擁戴下,莊金耀出任第一屆創會會長,75歲的他,又在中菲官員及菲華商界近千人的共同見證與祝福聲中,開啟了一段全新旅程。作為《環球香港商業協會聯盟》分布于全球32個國家及地區的43個成員單位之一,由早期移居菲律賓、如今活躍于菲律賓工商業各領域人士組成的菲律賓香港商會,自創會以來,便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經貿辦事處及香港貿發局在菲律賓推展商貿活動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積極協辦、承辦、參與菲港商務投資、配對、論壇等活動,密切保持與東南亞各國香港商業協會之間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為菲華社會、香港及祖國內地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經過五年發展,已備受菲華社會各界矚目與肯定。
為褒揚莊金耀多年來為華社以及祖國所做出的貢獻,2009年10月1日,應中國政府邀請,莊金耀與多位與他一樣杰出的海外僑領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參與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慶典,親眼見證祖國60年來的變遷與成就。談及這段經歷,莊金耀滿眼的驕傲和自豪,他將這段經歷作為祖國對自己的較
高褒獎,在心頭永遠珍藏。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立高集團也剛好走過第60個年頭。莊金耀一路見證祖國從衰敗到博興的整個過程,為華社奉獻了大半歲月,卻也切實踐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己掌舵的立高集團,也和祖國一樣,雖歷經磨難但始終蒸蒸日上,任憑歲月更迭,步伐依舊穩健。談及這一切,莊金耀臉上閃動的全是自豪與滿足,對于這樣的人生,他毫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