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這份難得的專一與質樸工匠精神,白手創業的吳躍東,用短短19年時間,將一間作坊式的汽車修理店,打造成為集汽車改裝,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結構性金屬制品、集裝箱及金屬包裝容器,建筑、安全用金屬制品,起重機、環保設備制造和銷售等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未來,他矢志將企業打造成為民族制造業自主品牌,同時打造共贏企業。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吳躍東獲邀前往釣魚臺國賓館參與慶?;顒?,這讓他既興奮又驕傲。談及新中國70年的發展,他感慨萬千,因為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一樣,都是靠著堅持和果敢,才一改一窮二白的面貌,行至今天的欣欣向榮。
吳躍東熱愛祖國,且始終追隨祖國腳步。他主動探尋行業痛點,立志將標準化與輕量化的車廂帶入行業較
高門檻,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汽車行業的“行業標準”。他說:“晚上有一百種想法,白天起來什么都沒做,這叫空想。一件事既然想去做,就要下定決心,當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去完成?!?/div>
精鉆細研,工匠精神雕筑知名品牌
吳躍東的事業,是靠自己的雙手,一錘子一錘子砸出來的。
1975年,吳躍東出生于廣東省揭陽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的中國社會,物資匱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吳躍東的家庭亦是窮困潦倒,父母為了一家人的溫飽疲于奔命。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吳躍東從小就比同齡孩子懂事和機靈得多。為貼補家用,十幾歲的年紀,他就懂得在學習之余倒騰小買賣,每個周六日和寒暑假,他都奔波在大街小巷,販賣冰棍和油條。也就是靠著這樣的“小生意”,吳躍東不僅以一己之力擔負起了自己的所有學費和生活費,在不斷摸索和磕碰中,更培養了自己的卓越經濟頭腦與開闊眼界。
即便如此努力,因為家貧,吳躍東在中學時還是輟學了。十五六歲的年紀,未來一片渺茫,父親的一番話為他點燃了明燈:“我們家窮,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家里沒辦法幫到你什么忙,書也沒辦法讀下去,所以,你做人一定要專一?!毖赣H的教導,吳躍東經過反復思考,決定去往表叔的修理廠學習汽車修理,扎根于這個行業。
學汽修的日子辛苦而枯燥,即便如此,吳躍東還是表現出了過人的勤奮與堅持。他天天加班加點,中午不休息,晚上工作到十一二點才回家,有活的時候干活,沒活的時候他也不閑著,總是一個人靜靜地鉆研技術,學習汽車構造、鈑金技巧、研究事故車輛,對汽車進行拆解和整修。
別人一個月做工30天,吳躍東卻因為勤奮,人為地把自己的一個月延長到了40天,這么算下來,他在表叔那里工作了五六年,所積攢的經驗與技術,卻與入行七八年的人相當。
吳躍東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學,一步一個腳印地邁進,用五六年時間,就迅速掌握了汽車修理技巧,并摸透了整個汽車行業。1995年,只有21歲的他果斷決定,創立自己的修理廠。
事業較
初的模樣簡陋而粗獷,吳躍東在村里用竹子搭建起兩間房子,沒有幾個工人、不懂得辦營業執照,但夢想就在這一二百平方米的地方正式萌芽。當地有一種叫杜龍的小動物,蹦蹦跳跳的非常機靈,這與總有許多奇思妙想并善于將想法付諸實踐的吳躍東非常像,久而久之,杜龍就成了吳躍東的別名,附近村子的人都這么叫他,“杜龍”便也就此成為他修理廠的代名詞。
雖是“小師傅”創業,但吳躍東的汽修廠從誕生之日起,就頗受大家信賴,活一個接一個地來,因為村里人都知道,杜龍人小卻懂得多、手藝好。比如說,人們從中國香港、日本買來的車,都是右舵車,買回中國后就需要改成左舵,這個工程龐大而復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得好。而對國內外不同汽車品牌都研究得很深很透的吳躍東,對于此類改裝卻手到擒來,經他手改過的車漫山遍野跑,就為他打出了活廣告,“改車找杜龍!”一傳十、十傳百,靠一把鐵錘、以細致工匠精神立業的吳躍東,就這樣在當地打出了響亮名號。
盡管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吳躍東卻并沒有放棄繼續鉆研和學習,因為他始終記得父親在他決定創業時給予自己的教導:“你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出人頭地,所以你必須懂得艱苦創造?!本瓦@樣,他一邊工作,一邊在工作中發掘更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手藝在不斷精進,眼界也在持續地開闊。1997年,吳躍東注冊“躍興汽車修理廠”(以下簡稱躍興),人員也從較
初的一兩個人、三四個人,擴展到十多個人。隨著業務量的持續增多,吳躍東意識到,事業像現在這樣一直靠手工是做不大的,必須用機器來替代:“2004年之前,我做修理都是用手工,靠鐵錘,哪怕車輛在事故中損壞得再厲害,也都是靠鐵錘和工匠精神進行復原的,非常辛苦?!毕袷俏迨彽能?,車門在當地買不到,又沒有模具,吳躍東就只好用鐵皮,靠雙手一點點敲出來,然后一塊塊焊接起來。
為提高工作效率,善于思考的吳躍東也有意識地在機械化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對于一些我們經常要用的東西,我會想著做一些手工模具。比如汽車上一些造型簡單的零配件,我就用手砂輪,慢慢打磨出一個上模、一個下模,用千斤頂壓起來,然后進行焊接,就變成了一個手工模具?!?br/>
吳躍東在嘗試,也在不斷嘗試中探尋著更大變革。
敢想敢干,機械化助力企業穩步前行
2004年對吳躍東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一年,他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小夢想,事業也隨著這個小夢想的實現而快速發展起來。
吳躍東一直在研究以模具來提升效率,因此,他四處找尋能用折彎機等重機為自己制造模具的地方。但是,他所處的地區當年還比較落后,找來找去,便找到當地的一家空調廠,用折風口的折彎機為自己加工板材。開始的加工費是一張板100元,后來降到50元,做得多了,卻也是一筆不小開支?!拔揖透杏X,這樣一張板做下去,不到5分鐘就能搞定,很好賺錢,這對我很是觸動?!庇谑?,吳躍東就想自己購買一臺這樣的機器。
吳躍東詢問后得知,這樣的一臺機器在當地售價竟然要100多萬元,這著實嚇了他一大跳。但不甘放棄的性格并沒有讓吳躍東就此罷手,經過多方打聽,一位在佛山從事五金加工的朋友告訴他,機器并沒有那么貴,每臺售價為8萬元左右,原來的加工廠想要繼續留住躍興這個客戶,才在機器的價格上撒了謊,這反而讓吳躍東更加堅定了自己購買重機的決心。
從100萬元一臺驟然降到8萬元一臺,機器價格雖然降低了十幾倍,但對于吳躍東來講,壓力并沒有減輕多少,2004年,對于躍興那樣一家剛剛起步的小型修理廠來說,8萬元仍舊是一筆不小投資。但目光長遠的他,篤信這是一筆好生意,因此,他聯合這位朋友,一次性購進一臺剪板機、一臺折彎機,兩臺機器均為125噸,附近絕無僅有。
至此,吳躍東的生意開始從單一汽修,發展為汽車修理加材料加工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因為質量過硬、價格實惠,他們的生意非?;鸨?,常常是材料剛完成加工,很快就被人買走了,“有需求找杜龍”的口碑在當地修理廠中廣泛流傳開來,杜龍的品牌也就此一炮打響。
憑借遠見卓識與過人膽識,吳躍東很快又推動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06年,吳躍東的一位朋友找到他,想讓他幫忙找一塊合適的地皮進行租賃,經過一番尋找,不僅找到了外租土地,這塊地的主人還想將地賣掉。反復斟酌后,朋友打了退堂鼓,吳躍東卻看好發展前景,四處籌款將地買了下來。
這筆投資看上去很“不明智”,吳躍東因此遭到父親的責罵,村里人也都說他是傻子,可他謀求的,卻是事業的更長遠發展:“就算是乞丐,討飯的時候也得有個飯碗,這是基礎。這塊地,就是我的一塊肉,是我的基礎?!彼麖膩矶疾皇请S波逐流的人,正像他21歲時就敢拋棄每月1200元的高薪而自己創業一樣,吳躍東只要認準方向正確,就一定要拼一次!如今,這塊當年以108萬元買來的地皮,已漲到2000多萬元,更難能可貴的是,從買機器擴業務,再到買地建廠,吳躍東通過一系列舉措,為企業的未來發展鋪平了道路。
“不闖,永遠不知道路怎么走!”2009年,敢闖敢干的吳躍東又拼了一次,這一年,他建立廣東杜龍車廂廠,與當地一家大型車廂廠直接“硬碰硬”。人們都在說:“杜龍啊,你做不過那個大型車廂廠的!”可他又一次以過人膽識與魄力,證明了自己的選擇。
在產品質量上,吳躍東講誠信、重研發,產品品質始終一流,對此他信心十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過硬品質,吳躍東在銷售渠道的開拓上便放出了大招--他去找好的信用單位、好的物流,向他們開出大膽條件:杜龍的車廂,他們可以先免費拿去體驗,用過幾個月后,覺得品質過硬再還錢,價格比大型車廂廠便宜2000元,用戶體驗不好,則可將產品如數退還,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一創舉,讓以“誠信”和“高品質”為品牌標簽的杜龍車廂迅速為市場了解和接受,生意一下紅火起來,雖然只有10多畝地的生產規模,產品也總是供不應求,不斷有來自遠方的客人找上門來購買產品并尋求合作,即便是口碑相傳,其影響力也可見一斑。
更遠未來,合作共贏打造行業標桿
循著這樣的發展東風,吳躍東將事業迅速擴大,2014年,成立了廣東杜龍汽車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改裝,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結構性金屬制品、集裝箱及金屬包裝容器,建筑、安全用金屬制品,起重機、環保設備制造和銷售,道路貨物運輸,機動車輛按揭,機動車入戶、補牌、補證、年審代理,各類工程施工、道路及照明施工、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等多個項目。
“中國很多時候都是仿造,模仿能力很強,但是仿造是學不到真金白銀的,只有通過研發才能夠達到?!本褪茄@樣的創造之路,吳躍東帶領企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雖然也遭遇過各種挫折,但靠著行業內多年摸爬滾打中積累的經驗,以及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的事業正在逐漸壯大并呈現規?;?。
如今,吳躍東所從事的汽車配件生產行業,正在經歷產能擴展與產業轉型升級變革,對此,吳躍東也有著清晰認識,并及時調整思路,為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了清晰路線:“制造業現在難上加難,用工單位都在推進機械化,要想繼續發展,并在發展中打造行業標桿,確實需要有企業化思維,也要推進商業模式的轉變?!痹诟偁幦遮吋ち业钠囆袠I內,目光敏銳的吳躍東在勇敢應對挑戰的同時,也挖掘并抓住了很多機遇。比如,看到新聞中貨車經常超載并因此釀成事故的報道,他在痛心疾首的同時也主動追尋行業痛點,積極探究車廂生產的標準化與輕量化,并立志將標準化與輕量化的車廂帶入行業較
高門檻。未來,他也想打造汽車行業的“行業標準”,用3~5年時間,打造包含有品牌分量的整套汽車配件生產、整套改裝和散裝車銷售、維修等一系列標準化、規?;?、機械化生產的配套汽車服務,不僅打造品牌化企業,更成為共贏企業。
為實現這樣的未來,吳躍東持續提升技術這個硬實力的同時,也在不斷打磨團隊與企業文化這樣的軟實力。
在企業文化方面,他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與創造精神,同時抓細節,重整改,“很多企業都死在沒有對細節進行研究和探討上,細節才是企業的生命”。他讓企業的穩定發展與光明前途成為一道陽光,照亮員工的未來。
在識人用人方面,吳躍東先看人品,后觀技術,用昂揚企業文化感染年輕人,并大膽給予他們實踐的機會。同時,他以股份制的形式,將專業素養高,又熱愛行業、勤勉能干的人才,吸引進團隊,與所有杜龍人團結一心共同創業,朝著打造民族制造業自主品牌的方向邁進。
發展事業的同時,作為一位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吳躍東也抽出許多時間和精力,全力參與社會事務。他是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人大代表、揭東區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經常受邀參與地方與全國行業協會,并獲得多個獎項。此外,他還涉及教育、公益等多個領域,身兼數職,執著與責任感卻始終如一。
吳躍東就這樣靠著兩只腳,一步步慢慢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融入祖國發展和建設的同時,也完成了自我實現的夙愿。對于未來,他始終充滿信心,他認為,只要勤勞奮進,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他說:“成為行業標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時間,也必須堅持,要敢于向不可能的事情發起挑戰和對抗,這樣,成功就離我們比較近了?!?br/>
吳躍東今年45歲,而他的夢想很大,他的未來很長。